• 关于
  • 广告
  • 隐私和政策
  • 联系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专家列表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研究智库
  • 数智世界
  • 专业培训
  • 证书查询
没有结果
查看所有结果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专家列表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研究智库
  • 数智世界
  • 专业培训
  • 证书查询
没有结果
查看所有结果
DO-CMM
没有结果
查看所有结果
首页 数智世界 DW数智观点

吴庆海:如何衡量、评估知识管理的收益和价值? | DW数智观点

摘要:实施知识管理,永远都绕不开知识管理价值的问题。如何衡量知识管理的收益?知识能否通过经营进行变现呢?

总是有人问我如何衡量知识管理的收益?如何计算知识管理的产出?有什么方法和数据可以证明知识管理的价值呢?

明白道理是重要的前提

谈到这个问题,我脑海里经常会闪现出郭靖的形象。

郭靖是金庸武侠小说《射雕英雄传》中的男主角,从一个资质鲁钝的小子,逐步通过一步步的努力,成长为位列“五绝”之一的绝顶高手。

他的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点,就是遇到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名师——全真教的掌门人丹阳子马钰。

马钰因为知道师弟丘处机和江南七怪的赌约,为了化解他们之间的恩怨,所以暗地里想帮助郭靖方一把。

这个马老师并没有教给郭靖什么具体的奇招妙式,而是在悬崖绝顶传授郭靖全真派内功足足两年。

从此,郭靖就像开了外挂一样,开始进步神速,摆脱了啥都学不会的境地,并为将来学习更加上乘的武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知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,就是个体及组织需要修炼的内功心法。

日也积,月也累。点点滴滴的知识,如同点点滴滴的内力。北冥有神功,积蓄内力为第一要义。

没有这日日不断之功,哪里会有后来笑傲江湖的恣意快活?

但要真正衡量、评估知识管理的收益和价值,这件事情还真不好计算。

华为内部有个词叫“增肥力”,除了今天“打粮草”,还需要为明天后天储备,这个是有时间延后效应的。

菩萨畏因,凡夫畏果。

如果我们不在因上下功夫,果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
所谓的练内功、增肥力、知识管理等,都是在因上下功夫。

只要做到了,做好了,坚持做,最终的结果也一定不会差的。

西门子内部曾经有个研究,把内部一些员工每天的工作分别进行了记录和分析。

结果发现:开会的时间占了16%,重复发明的时间占了20%,操作工具及系统的时间占了20%,用于查找知识及信息的时间占20%,用于客户增值及创新的工作仅仅只占24%。

实施了知识管理后,则明显发生了有趣的变化。

重复发明时间降低到2%,查找知识及信息的时间降低到5%,同样在开会、操作工具及系统的效率方面也有裨益,最终用于客户增值及创新的时间则提升到71%。

惠普公司有句名言说:如果惠普能够知道自己所知道的,那么惠普的业绩水平将是现在的三倍!

因此,与其痴迷于知识管理投入产出的计算上,不如把这个道理想清楚。

这个道理本身很朴素,但如果真正想清楚这个道理,当我们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往下看,可能很多事情就不纠结了。

如果成长成为自身的内在需求,我们还会怀疑学习本身的意义吗?

如果立言、为往圣继绝学等成为尊崇之事,我们还会计较投入知识上的得失吗?

所以,做知识管理这件事情,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理。

知识管理收益四象限

但是还是有一些人比较较真,说我就想计算一下知识管理的收益,有没有什么借鉴的方法和套路呢?

那么就再给大家再提供一张“知识管理收益四象限”供参考。

如上图所示,我们按照“直接的-间接的”“有形的-无形的”两个维度,可以把知识管理收益分为四个象限。这样我们就可以来从整体来思考,究竟选择哪个角度来衡量知识管理的收益。

右上角为第一象限,即那些“直接的-有形的”收益,包括但不限于:

提升工作效率

节省工作时间

缩短产品开发周期

提升专利储备

……

这个象限的收益很容易理解,也相对好直接计算。因为人的时间就是金钱,但凡能够提升工作效率、节省工作时间的,最终都可换算成财务方面的收益。

例如,某公司研发人员每天15%时间用于查找资料,通过构建企业知识管理平台,提供相关平台工具,平均可节省5%的工作时间。如果组织有研发人员500人,假设平均研发人员的成本为50万每年,则可带来的经济价值收益=500*50万*5%=1250万。

例如,某公司研发团队通过项目知识管理与创新,试点版本交付效率、过程能力等都有大幅提升。某产品版本的健康迭代100%,交付特性100%一次验收通过,开发周期缩短35%,共节约519人月。同时由于新产品提前上市,赢得市场先机,为公司收入的稳定增长起到重要的作用。

左上角为第二象限,即那些“间接的-有形的”收益,包括但不限于:

降低员工离职率

提升销售额中的新产品比例

扩大市场区域及份额

提升客户满意度

……

这个象限的收益往往易于统计和观察,但需要在逻辑上转个弯,因此可以说是知识管理收益的一种间接体现。因此这个象限重在找到外在收益与知识管理内在的逻辑关系。

 

例如为什么会降低员工离职率呢?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福利社、知识积分排行榜、知识管理评奖等方式,逐步在公司形成了畅所欲言、开放创新的文化氛围,形成了社区精神,让员工每天开心愉悦地工作,更有归属感及荣誉感,从而更好地留住了员工。

再比如为什么会提升销售额中新产品的比例呢?企业如果能够更有效地支持知识分享,能够便捷地获取外部信息,对标行业最佳实践,同时支持员工创意的收集及孵化,就能激发更多的创新实践,从而提升产品与服务的创新,提升新产品的比例。

左下角为第三象限,即那些“间接的-无形的”收益,包括但不限于:

提升了行业声誉

加速了战略形成

提升了创新能力

引领行业未来发展

……

这个象限的收益是最难以琢磨的,也容易犯“虚”。但是剑走偏锋,无心插柳柳成荫,往往差异化地“点睛之笔”,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例如INFOSYS公司是一家印度的IT服务公司,正是通过构建Sparsh、PKM、Kshop、TeamWiki、InfyBlogs、Konnect等知识管理特色系统,让它们12次获得全球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MAKE大奖,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变为全球知名的大公司,知识管理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
无独有偶,我们看到宝钢公司屡获中国、亚洲最受尊敬的知识型企业MAKE大奖后,在它们的企业年报中无不自豪地重点申明,以彰显一个钢铁制造巨头在知识、技术等方面孜孜不倦的追求。

右下角为第四象限,即那些“直接的-无形的”收益,包括但不限于:

降低重复工作

降低质量问题

加速人才成长

提升组织智商

……

这个象限的收益也比较直接,好理解,但着实不太好衡量。其实我们稍微一做对比也就明白了。

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报告显示,大部分研发人员做的90%的所谓“创新工作”,其实都是重复性的工作。企业里面节约水、节约电、节约纸张司空见惯,但是节约经验、节约知识的提法,却不多见。

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,孔子评价他“不贰过”。一个人犯错固然难免,但是如果他不犯同样的错误,那就太厉害了。一个组织也是一样,如果能够避免“重新发明车轮”,就是最大的节约。

某公司每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投诉大概有2000多个,后来通过把这些质量案例进行整理、归类、分析,然后分享给相关部门,这些经验得到应用后,产品质量问题马上有了很大的改善,第二年的投诉量降低到1300多个,缩减了1/3。

某组织通过构建岗位知识地图,让新员工通过快速获取组织过程资产、认识更多组织内专家、节省作业时间等方式使成长速度加快,使得员工在企业成长速度提升,原来需要培养至少两年才能上手,现在只用一年半就可以了。如果组织新增员工300人,假设新员工平均成本为15万每年,则可带来的经济价值收益=300*15万*25%=1125万。

知识经营与知识变现

当然,上面的知识管理的收益分析,还是侧重于知识管理通过业务创造价值的逻辑。

许多公司认为,知识管理背后的终极目标,不是为了管理知识,而是驱动业务多、快、好、省地创造客户价值。知识管理的价值,最终还是要由业务部门来回答的。

这个逻辑开始时大家还是清楚的,但是一旦具体干活交结果的时候,业务往往又把知识管理价值举证的责任交给知识管理人员了。

知识管理人员当然需要联合业务人员,最好大家一起想办法、拟算法、统计数据,最终把知识管理收益的结果呈现出来。

于是知识管理人员就会想,我们能否再往前走一步,直接通过知识进行变现呢?

这一命题实际上是所有知识管理从业者极为关注的问题。当然,这也是大家目前正在积极探索的热点和难点。

我想,这时候,知识管理可能需要向知识经营去迈进,踢完这最后的临门一脚。

这几年,像罗辑思维、得到APP、樊登读书会、混沌大学、凯书讲故事、喜马拉雅FM、在行&分答、千聊、小鹅通等一大批知识服务公司,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了出来。

知识,要么成为书籍、线上课程、付费类的知识产品,要么成为提供咨询、培训、资源类的知识服务。这时候,知识真正成为商品,直接在市场进行交易。

其实,我们对这一现象并不陌生。例如高通公司凭借其在3G/4G通信专利方面的垄断,狮子大张口向全球手机厂商索要专利费,仅2018年它们家的专利授权费就高达55亿美元!

许多公司可以通过专利的布局、组合、托管、转让、许可、融资、作价入股、构建专利池、形成技术标准、专利诉讼等,就可以获得巨大的收益。

不过最近几年,随着互联网共享经济的潮起潮落,知识付费模式在中国真正火了起来。

我们看到,知识网红刘润,在得到APP上只完成了两季《5分钟商学院》的知识产品,就有超过33万人的付费订阅,成为总收入超过6000万的爆款。

而得到APP的母公司——罗振宇的思维造物,也于2020年9月25日宣布,正式启动其在A股创业板IPO上市计划。

华与华董事长华杉说:企业都应该变成某某行业的首席知识官。他认为所有企业经营的都是知识。宝洁卖的是洗发水吗?它核心卖的是怎么让你的头发更柔顺,怎么让你的头皮更健康。

说到底,企业就是一个大的知识交换中心(Center of Knowledge Interchange,简称CKI)。以CKI为中心,知识和资本以研究与创新为桥梁相互转化。

从这个视角看,企业无非就两件事,一个是把资本变成知识,这就是研发开发部门做的事;一个是把知识变成资本,这是业务创新部门做的事。

我们为客户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,也都是嵌入了知识而得以加持,这才是真正让客户愿意掏出真金白银的奥秘。

企业要创造知识,知识就是最大的市场力量。知识不在你这儿,文化不在你这儿,你干什么,都不能成。

总  结

曾经有人问嫦娥五号试验器总设计师、总指挥叶培建先生:“我们去月球能干什么?GDP能占多少?”

叶培建回答说:“以后不要老问我这个问题。我们的钓鱼岛,我们的祖先都生活在那里,但是我们没有驻扎下来,从明朝我们丧失了海洋权利。宇宙就是海洋,月亮就是岛屿。我们现在不能去,我们的后人会怪罪我们。别人去了别人占下来了,你再想去也去不了。就这一条理由就够了。”

老子有云: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;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;下士闻道大笑之,不笑不足以为道。

真正的上士、上根器之人,他闻道,他就相信,他相信了就会立马去做,而不是说你要给我证据看,我才相信。

当真正明白了道理后,其实可能真没必去做什么投入产出之类的量化分析了。

知识管理亦然,乍听即欢,且久处不厌。

你到底是先看见再相信,还是先相信才会看见呢?

作者介绍 EXPERT PROFILE

吴庆海,行者互联及孙行者平台创始人兼CEO,历经大型央企、政府机构、世界500强企业。还担任国家知识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,创新与知识管理联盟创始人,《知识管理论坛》杂志副主编。长期致力于企业管理和信息化领域的研究、咨询、实施和培训。率领西门子中国连续获得2011年、2012年中国MAKE及亚洲MAKE大奖;率领中粮获2015年中国MAKE、亚洲MAKE及全球IOU MAKE大奖。出版《创造知识的企业》《知识管理:为业务绩效赋能》《知识+实践的秘密》《知识化生存》《好好学习》《软件架构的艺术》等书。服务过的客户包含北上广等政府机构,及华为、中航、中船等数十家著名企业。

下一篇文章

梅宏:数据要素化十问! | DW数智视野

推荐.

幸福感的危与机: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双刃剑 | DW数智视野

幸福感的危与机: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双刃剑 | DW数智视野

2023年6月15日

从亏损排名前3到坪效名列前茅,这家零售企业做对了什么?| DW数智案例

2023年5月27日

热门.

《全媒体运营师-初中级》认证培训-第四期(线上课程 2022年8月15、17、19日开课)

《全媒体运营师-初中级》认证培训-第四期(线上课程 2022年8月15、17、19日开课)

2023年2月7日
《人工智能训练师-中级》认证培训-第一期(线上课程 2022年7月25、27、29日)

《人工智能训练师-中级》认证培训-第一期(线上课程 2022年7月25、27、29日)

2023年2月7日
一文看懂央企数字化转型!

一文看懂央企数字化转型!

2023年3月9日
重磅!德勤、毕马威、埃森哲等多机构数字化转型架构图一览 | DW数智行研

重磅!德勤、毕马威、埃森哲等多机构数字化转型架构图一览 | DW数智行研

2023年4月4日
【实践案例】从量变到质变: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的伊利样本 | DW数智视野

【实践案例】从量变到质变:战略引领数字化转型的伊利样本 | DW数智视野

2023年3月27日
DO-CMM

Digitalization Operation-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

  • DO-CMM
  • 专业培训
  • 数智世界
  • 专家列表
  • 研究智库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关于
  • 广告
  • 隐私和政策
  • 联系

© 2023 Do-Cmm 版权所有。备案号:京ICP备10029844号-13。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3087号

没有结果
查看所有结果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我们
  • 专家列表
  • 行业动态
  • 研究智库
  • 数智世界
  • 专业培训
  • 证书查询

© 2023 Do-Cmm 版权所有。备案号:京ICP备10029844号-13。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3087号

  • 电话: 17610031679
  • 邮箱:qianyi@ccmw.net
  • 微信:qy99881122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