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上述简要介绍可以了解到,自然语言处理的训练过程简单讲是一种针对结构化文本的、基于一定规则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处理过程。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:人类的写作练习是将人练习得像机器人一样规范;智能系统的深度网络学习是将机器人训练得像人一样灵活智慧。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,“机器人写作”所善于处理的是结构化的文本内容与“写作”方式。如果训练机器人“写作”乔伊斯的《尤利西斯》或者是普鲁斯特《追忆似水年华》这类“意识流”小说,机器人是否也会感到无从下手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智能系统甚至都不会产生忧虑这类情绪,它只会显示“输出错误”。所以在不久的未来,“机器人写作”可能会大面积替代人类重复性、机械性写作这一部分,但是它还不能完全代替人类思考,更不能取代人类在思考沉淀后形成的创造性文本。“机器人写作”的应用价值更多地体现于模式化的新闻写作,暂时还不能替代有思想深度的新闻报道。
综上,了解到“机器人写作”的局限以后,我们无需产生过多的焦虑情绪,而应当重新审视自己:ChatGPT来了,人类写作该“何去何从”呢?首先,不要视“人工智能”为“洪水猛兽”,转变观念,从“人工VS智能”向“人工+智能”转变。日常写作中的知识索引、材料归纳等都可以利用智能系统来完成,相较于一页一页地翻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其次,加强个性化阅读,重视多元化知识积累。目前为止,智能系统只能按照人类设计的程序进行“思考”,它还不能“自主”生成知识与智慧,但是人类可以。人可以在读书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知识沉淀,这是智能系统难以企及的。最后,提升理论思维能力,尝试创造性写作。深度网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智能系统训练方式,对于人类来说也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。通过训练结构化自己的思考和写作,是提升理论能力的重要手段。训练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形成有深度的思考。写作的过程可以从“结构化”向“风格化”提升。不局限于写作技巧,不拘泥于技法,在思想上提升理论能力,在实践上尝试风格化写作,让文本打上个人的烙印,真正成为“作者作品”。
ChatGPT的到来并不一定是坏事,它促使人类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,并且会促进真正的高质量写作出现。“智能”不是电影《变形金刚》中的“外来物种”,我愿意想象它是《钢铁侠》中的那一套超级装备,“穿上”它人类可以变得更强,对自我进行重装赋能。永远不要忘记:智能系统的程序是人类开发与编写的。